基础学科中, 为什么数学、物理被奉为真神, 而化学、生物被贬为天坑

发布日期:2025-07-05 15:51    点击次数:159

先上生物学男神的说法:

的确,即使是施一公这种生物学家,用着在知乎上被群嘲的冷冻电镜。其实也都是物理学的方法帮助制备冷冻电镜样品,数学和计算机的方法帮助重构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最后才能帮助施一公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开始做诺贝尔奖的梦。

数学和物理的方法帮助了施一公教授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生物物理学家之一,这是毫无疑问的。

学生物的人,即使后来读了生物物理,也很难转去这种数学物理为主的方法学构建的领域,最多是做做冷冻电镜的grid,上面换换材料比如石墨烯的grid等等,这对生物学背景的人已经是极限了,而且是很多生物医学和化学人都没有办法handle的领域。

说回这个问题,为什么呢,因为理解基本的生物学现象其实并不需要特别难的数学,不需要具备所谓的抽象思维等等,也不需要理解公式。因此生物是一个入手非常容易的学科,也让很多知乎上的人对我们学生物的人有非常有偏见的看法,觉得学生物的人就是一个纯的搬砖工,基本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我想说,在大多数情况下,你说的对。

但是生物学里面有很多需要一定的逻辑推理、概念定义和虽然不难但是经常反应不过来的小的数理应用,这是高级玩家玩的东西,也是清北复交中科院top所那些大佬为什么是大佬的根本原因,不是那些随便找一个技术超强的技术员就可以做出来的工作。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孟德尔的工作。你也知道,所谓的3:1和1:2:1的含义了,现在都已经写进了教科书了,是每一个高中生必修的内容了。但是:

如果你真的看到了豌豆的这些分离,你能想到要去算一算是不是3:1吗?

即使你真的算到了完美的3:1,你能推理出基因、遗传因子的概念吗?

你怎么区分出3:1的那些性状,而没有中间状态比如高的和矮的里面还有一个适中的?(当年可还没有什么数量性状、质量性状的概念)

如果你没有得到完美的三比一,就像孟德尔那样,你是否可以和孟德尔那样把不是完美的三比一抽象近似成3:1然后再去推导遗传学规律?

行了,不用装了,别说你不行,就是当时的达尔文得到了完美的三比一都没有推导出遗传规律。这这不是基本的统计学的应用是什么?这就是生物学的漂亮。

类似的工作还有很多个,比如玉米老太太芭芭拉麦克林托克,也就是看看田里奇形怪状的玉米,自己琢磨出来的,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其实很值得任何没有学透的人去品味。

当然,生物化学被骂的很惨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还不具备和美国一样那么完善的产业界,高校也不会根据市场调整,可以把众多的生物学硕博士给一个薪酬相对合理的工作。

往往是你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在读生物的硕博上,然后用人单位问你,会不会编程、数据分析、AI、药物发现……

你站在原地凌乱。

个人觉得,生物学想要变成非天坑,得等到产业界发展到和美国那种规模后才有可能。

来源网络,侵删



下一篇:没有了